历史地理知识|青岛是哪里的,青岛特别市


青岛是哪儿的省会?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(北纬35°35'-37°09' , 东经119°30'-121°00')、黄海之滨 。 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之一 。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,东、南濒临黄海 , 东北与烟台市毗邻 , 西与潍坊市相连 , 西南与日照市接壤 。 1994年2月 , 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。 青岛依山傍海 , 风光秀丽 , 气候宜人 , 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 。 全市海岸线(含所属海岛岸线)总长为870公里 , 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 , 占山东省岸线的1/4 。 海岸曲折 , 岬湾相间 。 青岛现辖七区五市 , 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 , 总人口740.9万 , 2007年1-12月,全市户籍人口当年出生75342人,同比增加9205人 , 其中市区1159平方公里 , 人口265.43万人 。
名称的由来
“青岛”这个名称 , 原指小青岛(也叫琴岛) , 以岛上“山岩耸秀 , 林木蓊郁”而得名 。 “青岛”之名的出现 , 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 , 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是在明代中叶 ,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。
明代万历七年(1579年) , 即墨县令许铤曾遍察即墨四方海域及乡土 , 主持过《即墨县志》的编纂 。 可以说 , 许铤是第一个全面了解青岛的人 。 尽管青岛在当时 , 还仅有一个小小的浮山所 , 但坐落于青岛湾畔的一座小岛“青岛” , 亦被许铤所提及 。
在许铤编撰的《地方事宜议·海防》中 , 有关青岛之名有这样一段记述:“本县东南滨海 , 即中国东界 , 望之了无津涯 , 惟岛屿罗峙其间 。 岛之可人居者 , 曰青、曰福、曰管、曰白马、曰香花、曰田横、曰颜武 。 ”这里说的“青” , 即是指青岛 , 也就是现在的小青岛 。 在许铤的眼里 , 小小的一个青岛 , 不仅可以设防 , 抵御倭寇的侵扰 , 而且还是可供人居的地方 。 从这里 , 我们可以看出 , 小青岛最初还是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。
需要指出的是 , 许铤所此时所提及的“青岛” , 是浮山千户所管辖的一个可以驻军的小岛 。 而在这个岛的对面岸坡上 , 一座小小的天后宫 , 也已在这里存在了一百多年 。 如果再往前追溯 , 还可以追寻到天后宫附近山坡上居住的村民初来辟建青岛村的时代 。
据编修于1924年的《胡氏族谱》记载:“吾族相传自明永乐初年由云南迁居即墨 , 世居青岛之‘上庄’” , “聚族而居 , 五百余载” 。 这就是说 , 在天后宫还没修建的60多年前 , 胡氏族人就已经从云南迁居在现迎宾馆一带建村居住 。 胡氏族人建的村落 , 初名就叫“青岛村” 。 只是到了后来 , 村民繁衍愈众 , 原来的村址已不能容纳 , 故又分出一支来 , 搬迁到了现在的湖南路和广西路一带 。 这样 , 原先的“青岛村”就被称之为“上青岛村” , 俗呼“上庄”;而新建的“青岛村”就被称之为“下青岛村” , 俗呼“下庄” 。 胡氏族人的祖居地即是“上庄” 。
这就基本上给了我们一个清晰脉络 , 即“先有青岛 , 后有青岛村 , 最后才有天后宫” 。 因为我们已知 , 青岛附近的一些岛屿是在宋代以前就已经有了名称 。 估计“青岛”之名 , 最晚也不能晚于明初 。 后来 , 胡姓族人从云南来了 , 他们除以青岛湾里这座小岛的名字命名自己的村落外 , 还将附近东面的一座山岭 , 命名为“青岛山” 。 来青岛之后 , 他们“可樵可渔” , 在这里建了一座“妈祖庙” , 这就是后来的天后宫 。 到了天后宫建成的1467年 , 青岛湾一带就成了整个青岛地区最大的渔货码头 , 被称之为“青岛口” 。 等有了这么多冠以“青岛”之名的地名之后 , 原先的“青岛”就被俗呼为“小青岛”了 。
而另一个被称做“青岛”的小岛 , 位于今即墨市田横岛的东北方 , 又名“三平岛” 。 这个小岛曾在清同治版的《即墨县志》中有过记载 , 但因与“青岛”重名 , 故自20世纪初之后 , 便多称为“三平岛” 。 而这个“青岛” , 也就慢慢地没有人叫了 。

推荐阅读